仅收录五年以上有检索的国际会议

平台仅发布5年以上有检索的会议
保障会议真实有效

会议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01

2025年第九届通信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将于10月31日-11月02号在中国深圳举办。本次会议由南方科技大学主办,并得到重庆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技术支持。ICCIS 2025会议将紧密围绕自组织网络,天线与电波,生物电子学与生物传感器等展开技术交流。本次大会将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对外交流与展示的平台,为学术机构、企业和个人的研究、战略规划和职业发展等提供有用的资源、信息和建议,并为参会人员提供与杰出的国内外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能够激发与会者的创造性和想法,将新的发现转化为更好的实践和应用。
我们真诚地邀请您参加本次会议,在2025年10月底至11月初共聚中国深圳。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共享学术盛宴,您将找到新的合作伙伴,发现新的思路,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重要信息 Highlights02

如往届会议一样,经严格的审稿之后, 被录用并报告的文章, 将收录在ICCIS 2025会议论文集。
ICCIS 2024会议论文集已经出版。ICCIS 2016-2023 会议论文集均已被Ei compendex 和 Scopus检索。

征稿主题 Call for Paper03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 通信与信息理论
* 网络与安全
* 无线和移动通信
* 电子设计与技术
* 信号处理与数字通信
* 应用及跨学科研究

主讲嘉宾 Keynote speaker 04

  • 陈劲东 · 西北工业大学

    陈敬东 (M’99–SM’09) 于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获得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博士学位。1998年至1999年,他在日本京都的ATR翻译电信研究实验室工作,从事语音合成、语音分析以及语音合成评估的客观测量研究。随后,他加入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格里菲斯大学,从事鲁棒语音识别和信号处理的研究。2000年至2001年,他在ATR口语翻译研究实验室工作,从事鲁棒语音识别和语音增强研究。2001年至2009年,他在美国新泽西州默里山的贝尔实验室担任技术人员,从事电信声学信号处理工作。随后,他加入新泽西州的WeVoice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他目前是中国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的教授。他合著了12部专著,包括《信号增强和阵列信号处理基础》(Wiley,2017)、《圆形差分麦克风阵列设计》(Springer,2015)、《差分麦克风阵列研究与设计》(Springer,2013)、《语音处理中的降噪》(Springer,2009)、《麦克风阵列信号处理》(Springer,2008)和《声学MIMO信号处理》(Springer,200)等。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声学信号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语音增强、自适应噪声/回声控制、麦克风阵列信号处理、信号分离和语音通信。陈博士曾于2008年至2014年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AUDIO, 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副主编,并于2015年至2016年担任IEEE信号处理协会(SPS)音频和电声技术委员会(TC)成员。 2007年至2009年。他目前是IEEE音频和声学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SPS TC)委员,以及《开放信号处理期刊》(Open Signal Processing Journal)的编委会成员。他曾担任ACM WUWNET 2018和IWAENC 2016的联合主席,IEEE TENCON 2013的技术程序主席,IEEE WASPAA 2009、IEEE ChinaSIP 2014、IEEE ICSPCC 2014和IEEE ICSPCC 2015的技术程序联合主席,并协助组织了许多其他会议。他曾获 2008 年 IEEE 信号处理学会最佳论文奖(与 Benesty、Huang 和 Doclo 合作),2011 年 IEEE 信号处理在音频和声学应用研讨会最佳论文奖(与 Benesty 合作),2009 年和 2007 年两次获得贝尔实验室模范团队合作奖,2010 年和 2009 年两次获得 NASA Tech Brief 奖,1998 年获得第五届全国人机语音通信大会青年作者最佳论文奖。他作为合作者培养的博士生潘超因论文荣获 2016 年 IEEE R10(亚太地区)杰出学生论文奖(一等奖)。他还曾获 1998 年日本关键技术中心颁发的日本信托国际研究基金和 2014 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

  • 沈忠祥 · 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学院(嘉兴)

    沈钟祥(M’98–SM’04–F’17)于1987年在中国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获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1990年在中国南京东南大学获得电气工程硕士学位,1997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市滑铁卢大学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4年,他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1997年,他加入安大略省剑桥市的Com Dev有限公司,担任高级技术人员。1998年,他加入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哈佛大学戈登·麦凯实验室和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市密歇根大学辐射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员。 1999年1月至2023年12月,他曾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现为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战略科学家(浙江嘉兴)。他已撰写或合作撰写了250多篇期刊论文(其中200篇发表于IEEE期刊),并发表了200多篇会议论文。他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小型平面天线设计以及电磁选择性结构的分析与设计。 沈教授于2009年担任IEEE MTT/AP新加坡分会主席。他于2010年至2014年担任IEEE AP-S分会活动委员会主席。他于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担任IEEE AP-S秘书,并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当选为IEEE AP-S AdCom成员。他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担任IEEE AP-S杰出讲师。沈教授目前担任IEEE天线与传播杂志的主编。

会议投稿 Conference submission 06

1-摘要投稿(仅报告)
2-全文投稿(出版+报告)
3-全文投稿,请用英文撰写,不少于5页
在线投稿系统:https://www.zmeeting.org/submission/iccis2025

会议日程 Conference schedule 07

  • 31日2025年10月
    10:00-12:00
    线上测试
    10:00-16:00
    注册及材料领取
  • 1日2025年11月
    09:30-09:35
    欢迎致辞
    09:35-09:40
    开幕致辞
    09:40-10:20
    主旨报告一
    10:20-10:50
    集体照&茶歇
    10:50-11:20
    主旨报告二
    11:30-11:55
    特邀报告一
    11:55-13:30
    午餐
    13:30-13:55
    特邀报告二
    14:00-15:45
    口头报告一&二
    15:45-16:15
    茶歇
    16:15-17:45
    口头报告三&四
    18:00-20:00
    晚餐
  • 2日2025年11月
    09:10-09:35
    特邀报告三
    09:35-10:00
    特邀报告四
    10:00-10:15
    茶歇
    10:15-12:15
    在线报告一
    12:15-13:30
    午餐
    13:30-13:55
    特邀报告五
    14:00-16:00
    在线报告二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08

iccisconference@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