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收录五年以上有检索的国际会议

平台仅发布5年以上有检索的会议
保障会议真实有效

会议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01

2025年第六届亚洲计算机与通信国际会议 (ACCC 2025) 将于 2025 年12月5-7日在中国武汉举行。ACCC2025将由武汉理工大学主办
ACCC是2020年起源于新加坡,旨在为学者提供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创造机会与其他学者和专家建立交流的平台。ACCC2025将继续汇聚全球学者,共同探讨5G/6G、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计算机架构、图像处理、网络安全与密码学、虚拟现实与可视化等计算机与通信领域的热点话题。组委会热烈邀请计算机和通信科学家、工程师或技术人员、学生,或对技术感兴趣的您,积极参与到ACCC2025当中。
我们期待在武汉与您见面!

重要信息 Highlights02

出版:

接受的论文将收录于会议论文集中,并提交给EI Compendex和Scopus检索。

会议历史:

ACCC 2024 | 2024年12月20-22日| 马来西亚吉隆坡 | EI Compendex & Scopus已检索

ACCC 2023 | 2023年12月15-17日 | 中国上海 | EI Compendex & Scopus已检索

ACCC 2022 | 2022年12月16-18日 | 中国上海 | EI Compendex & Scopus已检索

ACCC 2021 | 2021年9月24-27日 | 新加坡 | EI Compendex & Scopus已检索

ACCC 2020 | 2020年12月4-6日 | 新加坡 | EI Compendex & Scopus已检索

征稿主题 Call for Paper03

计算机领域
► 算法
► 自主与可信计算
► 5G
► 通信中的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 大数据
► 区块链技术
► 生物医学信息学与计算
► 计算机体系结构
► 数据压缩
► 高性能计算
► 图像处理
► 信息及其技术教育
► 移动计算
► 移动与泛在计算
► 网络安全与密码学
► 并行与分布式计算
► 机器人技术
► 软件工程与知识工程
► 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
► 虚拟现实与可视化
► 无线与传感器设备

通信领域

► 射频与微波通信
► 天线与传播
► 微波理论与技术
► 遥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
► 集成光学与电光器件
► 激光技术与电光应用
► 信号、图像与视频处理
► 无线通信
► 网络通信及其他相关方向
► 射频与微波器件
► 射频、微波与毫米波电路
► 调制、编码与信道分析
► 电磁学与光子学
► 光电子器件与光子学
► 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
► 语音与音频处理

主讲嘉宾 Keynote speaker 04

  • Prof.Alex Kot Chichung ·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IEEE会士、IES会士,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

    Kot教授自1991年起就职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他曾担任电机与电子工程学院(EEE)信息工程系主任达八年之久,并在三年内担任EEE学院的副院长(科研)及副系主任(科研),负责管理拥有200多名教职员工的科研事务。他还曾担任工程学院(COE)研究生教育副院长八年。目前,他担任ROSE实验室(Rapid(Rich) Object SEearch Lab)主任,以及南洋理工大学-北京大学联合研究院主任。 他在通信信号处理、生物识别认证、图像取证、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等领域发表了300多篇技术论文,并拥有两项美国专利和一项新加坡专利。 Kot博士曾担任多个IEEE期刊的副主编,包括 IEEE TSP、IMM、TCSVT、TCAS-I、TCAS-II、TIP、SPM、SPL、JSTSP、JASP、TIFS 等。他也是IEEE信号处理学会(SPS)与电路与系统学会(CASS)多个技术委员会的成员。他曾多次在IEEE中担任重要职务,例如2004年IEEE国际图像处理会议(ICIP)联合大会主席,以及多个IEEE旗舰会议的领域主席或分会主席。他还曾担任IEEE信号处理学会杰出演讲者项目协调员和全球信号处理分会主席。 他曾荣获南洋理工大学“年度最佳教师奖”、微软MSRA奖,并作为共同作者获得多项优秀论文奖。2005年,他被选为IEEE电路与系统学会杰出演讲者。他曾担任IEEE信号处理学会副主席及杰出演讲者。目前,他是新加坡工程院院士、IEEE会士(Fellow)及IES会士(Fellow)。

  • Prof. Hongzhi Wang ·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

    Hongzhi Wang,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规模数据计算中心主任,ACM SIGMOD China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IEEE高级会员,CCF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CCF大数据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数据管理与分析、数据库系统、知识工程与数据质量等。他曾是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明星访问学者”、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博士后研究员。 Wang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或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并作为合作负责人参与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国家重大项目。他还是ACM数据科学特别工作组成员。 他曾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一等奖、微软学者奖、IBM博士奖学金、中国优秀数据库工程师等荣誉。他在《VLDB Journal》《IEEE TKDE》《VLDB》《SIGMOD》《ICDE》《SIGIR》等国际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6部,书籍章节6篇。其博士论文被评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他担任《VLDB Journal》《IEEE TKDE》等20余种国际期刊的审稿人,以及SIGMOD、VLDB、KDD、ICML、NeurIPS、ICDE等50余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其论文被引用超过3500次。

  • Prof. Xiaodong Yue · 上海大学,中国

    Dr. Xiaodong Yue 是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及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教授。在加入上海大学之前,他曾在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于2010年获得同济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他曾在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担任研究助理;2017年在香港理工大学担任研究学者;2011年至2012年,在悉尼科技大学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Yue 博士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机器学习的理论与应用,特别聚焦于软计算、图像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向。他在相关领域已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涵盖多个高水平期刊和国际会议。他作为负责人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6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3项工程项目。 过去五年中,Yue 博士曾担任多个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如 AAAI、PAKDD、ICONIP 等;还曾担任 Belief 2021 的大会主席,以及 ICME2012、DSAA2014 和 RSKT2014 的出版主席。他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IJAR)》和 Elsevier 期刊《Array》的领域编辑,还担任《IEEE TFS》《Pattern Recognition》《Information Sciences》《Knowledge-based Systems》等多个国际期刊的审稿人。

  • Assoc. Prof. Andrew Keong Ng · CEng、SMIEEE、Sr. MIES、MIET、AMIRSE, 新加坡理工大学,新加坡

    Andrew Ng博士是新加坡理工大学的副教授。他是英国工程委员会注册的特许工程师(CEng),并在多个本地及国际专业工程机构担任委员会成员,包括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新加坡工程师学会(IES)、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以及国际铁路信号工程师学会(IRSE)。他是IEEE和IES的高级会员,同时也是多家初创公司及跨国公司的顾问与技术顾问,并担任国际期刊特刊的客座编辑。 此外,Ng博士是多个研究项目的首席研究员,累计获得超过100万新币的科研资助。他拥有一项国际专利,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了25篇以上学术论文。他在研发方面的创新成果也获得了多项重要奖项,包括杰出研究者奖、教学卓越奖、Amity研究奖、青年研究者奖,以及由国家仪器公司颁发的编辑推荐工程影响奖。 Ng博士还曾受邀在多场国际会议上担任主旨演讲人和特邀报告人。他也常因其对铁路交通问题及时事的专业见解,被各大新闻媒体引用和采访。

  • Assoc. Prof. Gang Liu · 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

    Gang Liu,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与计算机网络。1976年9月出生,1999年起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作。2005年曾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UIUC)做访问学者,2014年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做访问学者。 担任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信息化建设专业委员会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专家。是IEEE会员、ACM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会员。长期从事高校软件与理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曾获中国信息化成就奖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拥有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4项。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50余篇被SCI和EI收录,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5部。

  • Assoc. Prof. Lin Li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

    Lin Li,自2011年起任教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现为副教授。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St. Louis)担任访问学者。目前担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副主任。 他是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会员、《美国数学评论》(American Mathematical Review)特邀评论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如 IEEE TSP、IEEE TAES、ACHA、SP、MSSP、DSP、《电子与信息学报》等)上发表论文8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 其研究方向包括雷达信号分离、非平稳信号的时频分析、以及非相干散射雷达信号处理。

会议投稿 Conference submission 06

  1. 投稿要求
    全文投稿:为发表论文目的,需提交全文。

论文长度应不少于4页全文。当论文超过6页时,超出部分需支付额外费用。全文投稿须严格按照会议模板编辑,且最多不超过十(10)页,包括参考文献和可能的附录。

所有投稿将由委员会进行双盲审稿,评审标准包括:与会议主题的相关性、原创性、研究/方法的适用性、创新性、图表的相关性和清晰度以及整体表达。论文内容的质量是评审中最重要的部分。

摘要投稿:仅用于报告展示

摘要建议控制在300-400字左右,应反映论文的整体内容,包括待解决的问题、解决方法、取得的结果和结论等。建议不含图表和参考文献。摘要投稿无固定模板,提交一份符合要求的PDF或Word文件即可。

版权转让声明:

授予作者的专有权利是“促进科学进步和有用艺术的发展”。为保障作者的发表权利,提交签署的版权转让协议后,出版方有权在未经作者进一步授权的情况下出版(纸质及在线)、宣传和销售《ACCCC 2025 论文集》。

  1. 投稿方式
    会议正式出版及口头报告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因此摘要和论文必须用英语提交。

ACCC 2025在线投稿系统现已开启;点击以下链接开始投稿:
https://easychair.org/conferences/?conf=accc2025

如有任何投稿相关问题,欢迎联系:ACCC-CONF@outlook.com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07

ACCC-CONF@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