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收录五年以上有检索的国际会议

平台仅发布5年以上有检索的会议
保障会议真实有效

会议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01

2025年第八届土木工程与建筑国际会议(ICCEA 2025)将于2025年12月6日至8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本次会议由万隆理工学院共同主办,首尔国立大学工程教育创新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会议旨在展示全球在海岸工程环保型建设与发展实践绿色建筑材料建筑设计创新可持续耕作与保护实践土地复垦与再利用理念以及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进展等方面的最新成果。我们将聚焦于我们当下所知的建成环境,并探讨未来城市与资源开发中尚未被充分认知的领域。

我们诚挚邀请全球在市政工程智能材料可持续建筑岩土工程土木工程与材料等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提交论文参与会议,其他土木工程与建筑的应用研究亦欢迎投稿。我们期待在雅加达与您相聚!

重要信息 Highlights02

出版:

提交的论文将由技术项目委员会根据论文的主题、质量等进行同行评审。与往年一样,被录用的论文将在会议论文集中发表,并提交给Scopus和EI Compendex数据库。

征稿主题 Call for Paper03

  • 胶粘剂

  • 建筑设计与规划

  • 建筑理论

  • 建筑史

  • 块状材料

  •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陶瓷与玻璃

  • 复合材料

  • 水泥及其基复合材料

  • 混凝土技术

  • 涂料与油漆

  • 建设与可再生能源

  • 建筑中的计算机应用

  • 土木工程与材料

  • 清洁技术的举措与成功案例

  • 建筑发展与创新

  • 工程聚合物与塑料

  • 环境与技术

  • 土木工程与建筑中的教育课题

  • 工程结构安全与防灾减灾

  • 能源节约

  • 环境工程与环境保护

  • 工程管理

  • 环境管理体系(EMS)

  • 环境与水资源规划与管理

  • 阻燃材料

  • 岩土工程

  • 地质工程

  • 地理信息系统(GIS)

  • 高层建筑与大跨度结构

  • 供暖、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

  • 水力与水电工程

  • 保温材料

  • 单体建筑与建筑类型

  • 土木工程中的创新技术、方法与工艺

  • 新型结构与特殊结构

  • 多功能材料

  • 金属与合金

  • 市政工程

  • 水资源的缓解利用

  • 项目与施工过程

  • 废水的回收与再利用

  • 道路与铁路工程

  • 智能材料

  • 超塑性材料

  • 可持续建筑

  • 结构的可靠性、耐久性与健康监测

  • 建筑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薄膜硫属化物光伏材料

  • 工程结构的理论与先进技术

  • 交通运输工程

  • 交通工程

  • 城市规划

  • 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 防水材料

  • 水与废水处理

  • 木材、竹材与石材

主讲嘉宾 Keynote speaker 04

  • Prof. Thomas Kang · 首尔大学,韩国

    康教授是韩国首尔大学建筑与建筑工程系教授,同时担任首尔大学工程教育创新中心主任。在此之前,他曾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诺曼校区土木与环境科学学院助理教授。他还曾在美国和日本担任多个兼任职务,包括:俄克拉荷马大学兼职教授、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兼职教授,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和东京大学讲师。康教授分别获得UCLA的博士学位、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硕士学位和首尔大学的学士学位。 康教授是后张预应力协会(PTI)会士和美国混凝土学会(ACI)会士。他曾以第一作者身份获得PTI颁发的“肯尼斯·B·邦迪杰出技术论文奖”(2012年)和ACI颁发的“瓦森杰出论文奖”(2009年),两篇论文均聚焦于后张预应力混凝土。他定期在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教授“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课程(每隔一年夏季授课,支持线下与线上模式),并在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教授该课程(每年秋季进行线上直播授课)。 康教授担任三本期刊的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crete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Journal of Structural Integrity and Maintenance》与《Advances in Computational Design》,同时也是《PTI Journal of Post-Tensioning Institute》的副主编。他是PTI DC-20委员会(建筑设计)的创始与投票成员,亦是ACI多个委员会的投票成员,包括:ACI 369委员会(抗震修复与加固)、ACI-ASCE联合委员会335(复合与混合结构)、352(整体混凝土结构中的连接节点)、423(预应力混凝土),以及ACI-ASME联合委员会359(核反应堆混凝土结构容器),此外还活跃于韩国的多个专业委员会。 康教授已发表100多篇国际期刊论文和100多篇国际会议论文,其中包括40篇发表于《ACI Structural Journal》、10篇发表于《PTI Journal》。他主持过众多结构工程领域的分会场与专题研讨会;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的主旨/特邀报告人;并作为主席组织多项国际会议与研讨会。此外,康教授在韩国和美国还拥有丰富的工程咨询实践经验。在进入学术界之前,他曾在美国加州(如 John A. Martin & Associates)从事工程工作,并取得了加州注册结构工程师(PE)资格。

  • Prof. Dr. Ir. Herlien D. Setio · 万隆理工学院,印度尼西亚

    Herlien D. Setio 教授是印度尼西亚万隆理工学院(Institut Teknologi Bandung, ITB)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结构动力学与控制方向的教授,同时担任结构工程研究组组长。她于1981年毕业于万隆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90年在法国里昂中央理工学院(Ecole Centrale de Lyon)获得结构动力学博士学位。自1982年起,她一直在万隆理工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动力学与控制。 她还积极参与印尼大学(University of Indonesia, UI)与印尼国家警察学院法学院硕士联合项目,担任基础设施司法鉴定工程(与腐败案件相关)方向的客座讲师。在其作为讲师及政府任职人员在ITB服务期间,Setio 教授曾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土木工程系主任、结构工程研究组组长、ITB学术参议会成员以及ITB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参议会主席等。 她是印度尼西亚地震工程协会(AARGI)的成员。凭借其专业成就,Setio 教授于1994年因其在《国际模态分析杂志》(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上的发表成果,荣获美国实验力学学会(Society of Experimental Mechanics, USA)“最佳论文奖”。 Setio 教授的研究重点是结构动力学与控制,尤其关注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结构的稳定控制问题。她已在国内外多个期刊上发表了五十余篇学术论文,包括《声音与振动期刊》(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应用力学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ASME汇刊(ASME Transaction)、美国航空航天学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 and Aerospace, AIAA)、《国际模态分析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以及《美国实验力学学会期刊》(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Mechanics, Inc., USA)等。 此外,Setio 教授还活跃于基础设施司法鉴定工程领域,该领域结合了工程技术、法律和鉴定原则,用于调查与分析基础设施失效问题。在过去十年间,她多次应邀担任印尼反贪腐委员会(KPK)的专家顾问,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司法鉴定方面为重大项目提供了关键意见和深入分析。

  • Prof. Young (Youngchul) Kim · 韩国科学技术院,韩国

    Young(Youngchul)KIM教授,博士,是一位城市设计师、注册建筑师、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目前担任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城市设计副教授。他教授建筑与城市主义的理论与设计课程。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在智慧城市与气候变化背景下探讨规划与设计策略,并运用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方法进行城市分析,以捕捉城市中隐形特征。他的城市研究与城市设计实践均致力于探索建成环境在人类日常生活挑战中,为持续维系城市生活所扮演的角色。他领导KAIST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和KAIST城市设计实验室。

  • Dr.-Ing. Andry Widyowijatnoko · 万隆理工学院,印度尼西亚

    Dr.-Ing. Andry Widyowijatnoko 是印度尼西亚万隆理工学院建筑、规划与政策发展学院的建筑师、讲师和研究员。他自1999年开始从事竹材相关工作,最初专注于竹材在低成本住房中的应用。2006年,他受环保竹子基金会资助前往哥伦比亚学习竹结构建筑技术。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设计理念,促使他通过设计高端建筑来提升竹材的价值认知。他的代表作之一是获奖的 Great Hall OBI,该建筑为椭圆形竹结构,跨度在20至30米之间。 他于2012年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 University)建筑学院结构与结构设计系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为《竹结构中的传统与创新连接》,主要研究竹结构连接方式,内容包括竹结构类型分类、竹结构连接详细分类,以及提出基于定制绑扎的高强度竹连接方案。该专利连接件称为竹径向压缩连接(Bamboo Radial Compression Joint,简称 Barcom Joint),及其多结变体,应用于提升巴厘岛著名的三山大楼结构性能。 他被视为印度尼西亚张力完整结构(tensegrity structures)的先驱,将此结构体系与竹建筑结合。基于他对张力完整结构和互惠桁架的研究,他发明了一种新型结构体系称为 Rection(互惠张力结构)。与传统的互惠桁架中刚性元素接触不同,Rection 结构中的元素相互提升但不直接接触,类似于张力完整结构的原理。2016年,他建造了直径13米的竹制 Rection 临时圆顶(地点:印尼展馆),2017年在万隆理工学院建造了直径10米的竹制 Rection 圆顶,之后在楠榜(Lampung)和马朗(Malang)等地建造了更多类似结构。 为了向全球建筑学生和专业人士推广规范的竹建筑技术,他于2018年与 John Naylor 共同创办了 AA-ITB BambooLab 课程,这是万隆理工学院与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A School of Architecture)联合举办的竹建筑工作坊。他曾在亚洲、澳大利亚、欧洲和美洲多个地区举办了众多竹建筑讲座及实操工作坊。

  • Dr. Lapyote Prasittisopin · 朱拉隆功大学,泰国

    Dr. Lapyote Prasittisopin 是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绿色建筑卓越中心主任兼该校理学院材料科学系副教授。他获得了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材料科学(聚合物方向)硕士学位和土木工程(结构材料方向)博士学位,以及朱拉隆功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和素可泰他玛哈拉育大学法学学士学位。曾在泰国暹罗水泥集团和美国O.H. Hinsdale波浪研究实验室担任研究员,推动多种结构产品的开发。他已拥有14项专利,并发表了100多篇学术文章。其研究兴趣包括建筑工程、数字化建造、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及循环设计。

会议投稿 Conference submission 06

邀请潜在作者提交原创的、高质量的原创论文,这些论文是原创的,并且尚未在其他地方提交和发表。

手稿应至少为 10 页整页,包括表格、图表和参考文献,超出页数将收费。

最终论文提交的每多页(超过 10 页)将产生 50 美元的额外页费,该费用应在作者注册时支付。

ICCEA 会议的审稿过程旨在为作者提供对其论文的建设性反馈。所有提交的作品都将接受双盲同行评审,这些评审是专家或在相关领域拥有多年经验。在纳入会议论文集之前,必须考虑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对被接受的论文进行修改。

所有提交给 ICCEA 2024 的论文都将被检查是否存在抄袭,包括自我抄袭。如果发现论文属于抄袭类别,该论文将自动被拒绝。

被接受的摘要将被邀请在会议上进行口头报告,会议期间所做的报告将不予发表。

ICCEA 2025 在线提交系统在这里打开:http://confsys.iconf.org/submission/iccea2025(您需要一个 iConf 帐户;如果您没有,请先注册。

或者,请通过 iccea@zhconf.ac.cn 发送您的论文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07

iccea@zhconf.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