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收录五年以上有检索的国际会议

平台仅发布5年以上有检索的会议
保障会议真实有效

会议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01

2026 IEEE第18届国际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会议

----------- 数据驱动赋能新生产力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2026 IEEE 第 18 届国际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会议(ICCRD)将于2025 年 1 月 23 日至 25 日在新加坡举行。今年的会议由新加坡电子学会荣誉赞助。 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发展,对新软件和硬件研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计算机技术领域的研究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它在推动创新和突破技术界限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会议涵盖的主题包括算法、计算机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会议将包括主题演讲、特邀报告、技术会议等。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向会议提交您的研究论文。所有被接受和提交的论文将在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程序后发表在会议论文集上。我们期待您莅临新加坡,尽情体验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美味佳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ICCRD 2025 诚邀您提交原创、高影响力的研究论文,涵盖理论发现、设计、实施和应用等领域的新颖原创研究成果。理论论文和模拟(实验)结果均可投稿。

重要信息 Highlights02

会议录用并参与报告的文章将出版到ICCRD 2026会议论文集中,并提交EI核心和Scopus检索

入选论文将推荐至《电子科学与技术杂志》(JEST)。
检索索引:Ei Compendex、Scopus、INSPEC、CSCD、DOAJ。CiteScore
:4.3
* 完全免APC。

 

征稿主题 Call for Paper03

会议主题

本次会议征集在理论发现、设计、实现和应用领域的创新原创研究论文,欢迎理论探讨和模拟/实验研究。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1. 算法与计算理论 (Algorithms & Computational Theory)

    • 算法设计与分析 (Algorithm Design & Analysis)

    • 计算复杂性 (Problem Complexity)

    • 理论计算机科学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 数理逻辑 (Mathematical Logic)

    • 高性能计算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 可重构计算系统 (Reconfigurable Computing Systems)

  2.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Machine Learning)

    •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 计算智能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 神经网络 (Neural Networks)

    • 自然语言处理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 专家系统 (Expert Systems)

    • 模式识别 (Pattern Recognition)

    • 知识数据工程 (Knowledge Data Engineering)

  3. 软件工程与应用 (Software Engineering & Applications)

    • 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

    • 自动化软件工程 (Automa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 软件工程案例研究 (Software Engineering & Case Studies)

    • 编译器和解释器 (Compilers & Interpreters)

    • 软件系统性能 (System Performance - Software)

    •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 (Computer-Aided Design/Manufacturing - CAD/CAM)

    • 计算机辅助教育 (Computer-Aided Education)

    • 教育技术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数学软件 (Mathematical Software)

    • 专用和基于应用的系统 (Special-Purpose and Application-Based Systems)

  4. 人机交互与用户体验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 User Experience)

    • 人机交互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 用户体验 (User Experience)

    • 普适计算 (Pervasive Computing)

    • 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 (Computer Graphics & Virtual Reality)

    • 可视化 (Visualization)

    • 多媒体应用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 HCI aspect)

    • 计算机图形与多媒体 (Computer Graphics and Multimedia)

  5. 信息系统与数据处理 (Information Systems & Data Processing)

    • 信息系统 (Information Systems)

    • 数据处理 (Data Processing)

    • 数据挖掘 (Data Mining)

    • 数据库系统 (Database Systems)

    • 信息检索 (Information Retrieval)

    • 数字图书馆 (Digital Libraries)

    • 文档和文本处理 (Document & Text Processing)

    • 数据压缩 (Data Compression)

    • 数据加密 (Data Encryption)

    • 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

    • 科学计算 (Scientific Computing)

  6. 网络与通信技术 (Networking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 网络 (Networking)

    • 通信 (Communication)

    • 计算机网络 (Computer Networks)

    • 数据通信 (Data Communication)

    • 分布式与并行处理 (Distributed & Parallel Processing)

    • 分布式系统 (Distributed Systems)

    • 互联网与网络应用 (Internet & Web Applications)

    • 移动计算 (Mobile Computing)

    • 无线通信与移动计算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Mobile Computing)

    • 无线传感器网络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 多媒体应用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 Networking aspect)

    • 性能评估 (Performance Evaluation)

  7. 系统与硬件设计 (Systems & Hardware Design)

    • 计算机体系结构 (Computer Architecture)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 计算机系统实现 (Computer System Implementation)

    • 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 (Digital Systems & Logic Design)

    • 嵌入式系统 (Embedded Systems)

    • 专用和基于应用的系统 (Special-Purpose and Application-Based Systems - Hardware aspect)

    • 计算机建模 (Computer Modeling)

    • 机器人学与自动化 (Robotics & Automation)

    • 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 (Digital Signal & Image Processing)

    • 图像处理 (Image Processing)

    • 系统性能 (System Performance - Hardware/Overall)

主讲嘉宾 Keynote speaker 04

  • De-Shuang Huang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

    De-Shuang Huang 宁波东方理工学院机器学习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教授。他现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 Fellow(IEEE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协会Fellow(IAPR Fellow)、亚太人工智能协会Fellow(AAIA Fellow),并担任IEEE/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Biology & Bioinformatic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等期刊的联合编辑。他于2005年创办了国际智能计算会议(ICIC),并担任大会或指导委员会主席,每年成功举办。他还担任2015年国际神经网络联合会议(IJCNN2015)大会主席(2015年7月12-17日,爱尔兰基拉尼),2014年第11届IEEE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计算智能会议(IEEE-CIBCBC)程序委员会主席(2014年5月21-24日,美国檀香山)。他在国际期刊、国际会议论文集和书籍章节上发表论文480余篇,其中SCI论文26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24066次,H指数80。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和生物信息学。

  • Li Xiaoli ·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Li Xiaoli 目前是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A*STAR) 资讯通信研究所的部门主管兼高级首席科学家。他还担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兼职教授。肖力的研究兴趣广泛,专注于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生物信息学等前沿领域。他对这些领域的贡献体现在他丰富的发表记录中,包括超过 350 篇同行评审论文以及他获得的认可,其中包括十多项最佳论文奖。他曾担任《人工智能年度评论》主编、《IEEE 人工智能学报》和《知识与信息系统》等知名期刊的副主编,以及 AAAI、IJCAI、ICLR、NeurIPS、KDD、ICDM 等主要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会议的会议主席和领域主席。除了学术界之外,肖力还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他成功地与航空航天、电信、保险和专业服务公司等不同领域的主要行业参与者合作,领导了 10 多个研发项目。肖力是 IEEE 会士和亚太人工智能协会 (AAIA) 会士。他被斯坦福大学评为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顶尖 2% 的科学家之一,并被 Research.com 评为顶级计算机科学家之一。

会议投稿 Conference submission 06

摘要

对于不想发表、只想在会议上展示和讨论的论文,您可以先提交一份摘要,仅供展示。您的摘要不会被发表,只会收录在会议议程手册中。

重要日期

  • 论文提交截止日期: 2025年9月30日
  • 录取通知: 2025年10月30日
  • 报名截止日期: 2025年11月20日
  • 会议日期: 2026年1月23日至25日

海报/口头报告

根据论文的性质和质量,被接受的文章将被邀请以口头或海报形式展示。

在审核过程中,程序委员会保留修改原提交演讲格式的权利,以优化会议议程安排。此类修改可能包括将口头报告改为口头快闪报告,或将海报展示改为口头报告。任何演讲格式的调整将在录用通知发出时正式通知提交演讲的作者。请注意,程序委员会就演讲格式修改做出的所有决定均为最终决定,具有约束力。

审查程序

双盲审查。论文选拔将遵循双盲审查流程,这意味着在论文选拔过程中,作者和审稿人都将保持匿名。


剽窃声明。提交至会议的文章应报告原创、未曾发表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实验性的还是理论性的,且不得考虑在其他地方发表。我们坚信,学术道德是任何学者最重要的美德。任何剽窃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学术不端行为,绝不容忍。如发现作者存在剽窃行为,我们将采取以下处罚措施:

  • 拒绝提交的文章或从最终出版物中删除该文章。
  • 向作者的主管和附属机构报告作者的违规行为
  • 将作者的违规行为报告给相应的学术伦理监督办公室和研究资助机构
  • 保留公布抄袭者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所属机构名称、不当行为详情等的权利。”

照相纸

如果您的论文被接受在本次会议上发表,您还需要遵守以下要求:

  • 根据论文照相排版中的评审意见进行改进。
  • 提醒:每篇论文至少有一位作者必须注册并参加会议以发表论文。

会议日程 Conference schedule 07

  • 23日2026年1月
    10:00-17:00
    签到、领取会议资料
    14:00-15:00
    委员会会议
  • 24日2026年1月
    09:00-09:05
    开幕致辞
    09:05-12:00
    主题报告
    12:00-13:30
    午休
    13:30-15:00
    平行会议
    15:00-15:30
    茶歇
    15:30-18:00
    平行会议
    18:00-20:00
    晚宴及颁奖典礼
  • 25日2026年1月
    09:00-10:00
    特邀报告
    10:00-10:30
    茶歇
    10:30-11:10
    海报展示
    11:10-11:40
    闭幕式
    12:00-13:00
    午餐时间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08

iccrd_offic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