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收录五年以上有检索的国际会议

平台仅发布5年以上有检索的会议
保障会议真实有效

会议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01

为促进全球智能电网与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加强各国学者、专家间的沟通与合作,分享研究成果与经验,探索合作机遇,推动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进步, 2025年第十三届智能电网与清洁能源技术国际会议(ICSGCE)将于2025年10月17-19日在成都召开, 由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承办,本次会议定位于智能电网与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与产业化发展交流平台,旨在面向智能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研发人员、工程师、市场拓展者以及行业组织。会议内容涵盖智能电网与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应用模式、商业模式及创业经验等,为与会者提供深入探讨与合作的契机。

ICSGCE会议面向国内外同行征集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任何促进智能电网与清洁能源技术发展、进步与应用的研究成果都属于会议征稿范畴。同时,会议鼓励提交探讨本领域研究热点、长远发展规划以及学科前沿的论文。

重要信息 Highlights02

被录用的论文,将与往年一样,以ICSGCE会议论文集的形式出版IEEE,被IEEE Xplore数据库收录,并提交Ei Compendex和Scopus等检索。欢迎从事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高校师生踊跃投稿(投稿链接), 同时也欢迎暂无论文但对会议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会议。

注:会务组只接受全英文的投稿,提交的论文需不少于5页。

征稿主题 Call for Paper03

ICSGCE 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智能电网架构

国家/全球能源互联 

智能电网战略、规划和标准 

智能电网架构和模型 

智能电网安全和可靠性管理

智能电网需求响应和市场运营

分布式资源集成

大容量能源存储

能源转换和交互技术

智能电网网络与通信安全

智能电网网络安全与物理安全

智能电网技术与设备

智能电网实施与现场试验

智能电网负荷与能源管理

智能电网测试与评估技术

智能传感器与先进计量基础设施

清洁可再生能源

光伏系统与太阳能工程

风能发电

可再生能源并网

可再生能源利用

各种替代能源应用

电动汽车与车辆到电网(V2G)

节能技术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电力与能源工程

电力市场与电力系统经济学

发电、输电与配电

能源储存与分布式能源资源

智能监测与故障管理

故障监测与预测性维护

高压系统与高压直流和柔性交流输电设备(FACTS)

电力电子与驱动器

主讲嘉宾 Keynote speaker 04

  • Prof. Qinghua Wu · 中国华南理工大学

    Wu教授于2011年加入了华南理工大学(SCUT)。他目前担任多个职位:国家杰出教授,能源研究所的总监,Scut,Scut,电气工程学科领导者,Scut Electric Eathere Engineering,电力工程学院,广东省海外创新团队的负责人。 Wu教授是人工智能的先驱及其在智能电网研究中的应用。 WU教授已在国际知名的期刊和会议上广泛发表:400多篇《国际杂志》中的期刊论文,350多篇会议论文,20本书章节,5篇由Springer出版的研究专着,30多种专利专利,5项国际专利。他的作品是Power Systems领域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在引文影响方面始终排名全球最高学者。多年来,他被公认为是一位被引用的研究人员。截至2020年,他的论文每年被引用超过2200次/年,Google Scholar H索引为77,i10索引为380。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国家仪器,中国南部电力网格,他得到了大量研究资金的支持。他是IEEE的生命研究员,IET,IET会员,CSEE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的执行副主编,《电力与能源》杂志,CSEE,CSEE的第一批外国伙伴之一,也是AAAIA的研究员。

  • Prof. Jianhua Zhang · 中国华北电力大学

    Prof. Jianhua Zhang分别在中国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的研究生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了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她现在是华北电力大学的教授。她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对先进能源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她发表了180多个同行查看期刊/会议论文。她是几个项目的主要研究者,包括由中国国家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密钥研发计划,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五个项目以及由皇家学会牛顿基金会赞助的五个项目。她的成就获得了多个奖项,包括北京科学技术奖的第二和第三奖,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奖教育部的第二名,中国模拟学会科学技术奖的一等奖,以及中国仪器学会科学技术奖的一等奖。

  • Prof. Hongfa (Henry) Hu · 加拿大温莎大学

    Hongfa(Henry)Hu博士是温莎大学机械,汽车与材料工程系的终身教授。他是Ryobi Die Casting(美国)的高级研究工程师,也是Meridian Technologies的首席冶金学家,也是镁技术研究所的研究科学家。他获得了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1996年),温莎大学(Masc。,1991)和上海技术大学(BASC。,1985)的学位。他是NSERC工业研究员(1995-1997)。他的出版物(超过200篇论文)位于镁合金,复合材料,金属铸造,计算机建模和物理冶金所领域。他是冶金和材料交易审查委员会的主要读者,是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授予评估小组,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和加拿大冶金季刊的委员会成员。他曾担任CIM-METSOC,AFS和USCAR的各个委员会的成员或主席。申请人目前的研究是对光合金和复合材料的材料加工和评估。他最近的基本研究集中在运输现象和凝固,相变和溶解动力学的机制上。他的应用研究包括开发镁汽车应用,新型复合材料的具有成本效益的铸造过程以及用于铸造过程的控制系统。他在轻型合金和复合材料上的工作吸引了几家汽车公司的关注。

  • Prof. Shunli Wang · 中国内蒙古工业大学

    Prof. Shunli Wang博士生导师,智慧储能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内蒙古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内蒙古电力集团大青山实验室副总经理,西安交利物浦大学客座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通讯院士,IET会士,国家电气安全与质量检测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天府青城科技人才,高端海外引进人才,天府A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城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球前2%科学家。围绕国家新能源和储能系统重大战略需求,绿色低碳储能的研究在智能电网中进行, 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 国家重大研究发展计划在内的56个项目, 研究兴趣得分值为 13985,发表在SCI索引著名期刊上的文章有258篇, 其中中国科学院的一区/ TOP期刊有52篇, 高被引/ 热点文章有39篇, 授权发明专利和标准63项, 出版书籍10本。 获得9项奖励,包括3项国际金质奖章, 17次担任国际会议主席, 5个国际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成员。 核心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并被人民日报报道。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研究发展项目等56个项目,研究兴趣得分为13985,发表 SCI 收录论文258篇,其中发表在中国科学院一区/ TOP期刊的论文52篇,高被引/ 热点论文39篇,授权发明专利和标准63项,出版书籍10部。获得9项奖励,包括3项国际金奖。担任17次国际会议主席,以及5个国际期刊的编委。核心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被《人民日报》报道。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在内的56个项目,研究兴趣得分为13985,发表在SCI索引著名期刊上的论文有258篇,其中发表在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上的论文有52篇,高被引/热点论文39篇,授权发明专利和标准63项,出版书籍10部。获得9项奖励,包括3项国际金质奖章。主持17次国际会议,担任5种国际期刊的编委。核心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被《人民日报》报道。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258篇文章,其中在科学院一区/ TOP期刊上发表52篇文章,高被引/ 热点文章39篇,授权发明专利和标准63项,出版书籍10本。获得9项奖励,包括3项国际金质奖章。主持国际会议17次,担任国际期刊编辑委员会成员5个。核心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被《人民日报》报道。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258篇文章,其中在科学院一区/ TOP期刊上发表52篇文章,高被引/ 热点文章39篇,授权发明专利和标准63项,出版书籍10本。获得9项奖励,包括3项国际金质奖章。主持国际会议17次,担任国际期刊编辑委员会成员5个。核心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被《人民日报》报道。以及5个国际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核心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被《人民日报》报道。以及5个国际期刊的编辑委员会。核心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被《人民日报》报道。

会议投稿 Conference submission 06

完整论文,包括表格、图表和参考文献,应使用MS-Word模板用英语撰写并格式化。所有论文不得在其他地方同时考虑发表,并将由领域专家根据原创性、重要性、质量和清晰度进行同行评审。

MS-Word 模板
请下载 MS-Word 模板或 Latex 模板点击这里.

论文长度
接受的论文,长度不得少于5页且不得超过10页 使用 指定的模板 以符合出版要求

标准注册费包括5页论文的费用,
包括所有图表、表格和参考文献。 任何额外的页数将额外收取70美元/ 500人民币每页费用。

提交
所有论文应以 .doc 和 .pdf 文件的形式提交,通过在线提交系统(推荐方式)或通过电子邮件提交: icsgce_conf@126.com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07

icsgce_conf@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