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收录五年以上有检索的国际会议

平台仅发布5年以上有检索的会议
保障会议真实有效

会议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01

2026年第十届能源与环境科学国际会议(ICEES 2026)将于2026年3月27-29日中国上海举行,由同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和重庆大学联合主办。过去八年,ICEES已在泰国法政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韩国首尔、澳大利亚珀斯以及2021-2023年线上成功举办。2024-2025年,会议恢复线下形式,由重庆交通大学主办,取得了圆满成功,单届参会人数超过300人。2026年,ICEES将再次为全球学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探讨能源与环境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实践成果。
 
作为一个年度会议,能源与环境科学国际会议(ICEES)旨在展示与能源和环境科学主题相关的最新研究和成果,为来自不同地区的代表提供了面对面交流新想法、应用和经验的平台,建立业务或研究关系,并为未来合作寻找全球合作伙伴的机会。现投稿已开启,面向能源环境科学领域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公开征稿,诚挚邀请您参与ICEES 2026。

重要信息 Highlights02

会议出版

经过同行评审,成功注册并报告的文章将会出版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ook series,并被EI核心,Scopus,SCImago,Norwegian Register for Scientific Journals and Series等知名数据库检索。Electronic ISSN: 1863-5539

征稿主题 Call for Paper03

主题1:替代能源与环境
节能
能量转换
燃料电池技术
等离子技术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
水能
风能
 
主题2:生态系统状况与环境质量评估
空气质量评估
生态系统评估
水资源与水质评估
水污染与水质控制
环境质量的健康评估
 
主题3:污染物在大气、土壤和水中的行为及影响
空气污染物的迁移
金属行为:分布、形态和生物利用度
有机污染物的表征与降解
污染物的自然衰减
可渗透反应屏障
生物转化/微生物降解
生物评估与毒理学
生态毒理学影响
人体暴露
 
主题4:污染物管理生态系统、环境与水资源
生态系统管理
固体废物管理
环境管理
水资源管理
流域/江河流域管理
废水排放管理
 
主题 5:建模与区域环境评估(含全球变化)
建模
环境过程模拟
水质建模
GIS、统计学与遥感
数据管理与统计学
环境遥感应用
环境评估中的 GIS
 
主题 6:生态系统、环境与水资源的处理/修复
废水和污泥处理
饮用水处理
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工业废水处理
用于废水处理的湿地
生态系统修复
有害气体生物过滤
土壤修复/植物修复
 
主题 7:可持续/可再生能源
生物燃料/生物燃料电池
混合能源系统
水力发电
太阳能
风能能源
先进能源技术
核能裂变与聚变
能源政策、规划与管理
 
主题 8:能源与建筑环境
城市建设节能材料
住宅和商业建筑智能能源系统
城市设计中美学与能源效率的平衡
 
主题 9:节能与传热技术
提高工业过程中换热器效率
节能隔热材料
制造业余热回收技术
 
主题 10:绿色建筑设计、建筑能源效率与建筑环境管理
节能建筑的被动式设计策略
用于实时能源管理的智能建筑技术
绿色认证在促进可持续建筑中的作用
 
主题 11:低碳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及其相关环境影响
低碳城市规划策略
将碳足迹分析纳入景观设计
城市绿化作为减轻环境影响的工具
 
主题 12:并网可再生能源系统与可持续能源管理
将可再生能源并入现有电网的挑战
用于优化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智能电网技术
促进可持续能源管理的政策
 
主题 13:碳排放、碳封存和碳减排
碳捕获与封存 (CCS) 技术
碳交易和减排的经济激励措施
重新造林在碳封存计划中的作用

主讲嘉宾 Keynote speaker 04

  • Prof. Cheol Soo Park ·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

    建筑环境工程专家 学术职务 首尔国立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 韩国环保建筑设施学会第15届会长 国际建筑性能模拟协会会士(IBPSA Fellow) 教育背景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 研究领域 建筑与环境工程的交叉创新: 核心方向: 建筑性能模拟与优化 可持续建筑技术 环境友好型建筑系统 技术应用: 建筑能源效率提升 智能建筑控制系统 学术成就 学术影响: 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 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 人才培养: 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国际权威奖项 行业贡献: 推动韩国绿色建筑标准制定 主导建筑性能模拟国际标准应用 专业荣誉 获韩国建筑工程学会杰出研究奖 被授予环保建筑技术革新贡献奖

  • Prof. Yinping Zhang · 清华大学

    室内环境与健康专家 学术职务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研究所教授 北京市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主任 学术兼职 国内职务 中国室内环境与健康学会理事长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健康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主席 中国建筑学会零能耗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国际职务 国际室内空气科学院会士 《Energy and Buildings》副主编 《Indoor Air》《Building and Environment》等国际期刊编委 研究领域 建筑环境与健康工程: 核心方向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控制 建筑环境检测技术 零能耗建筑技术 交叉创新 健康建筑标准体系 热湿传递理论与应用 学术成就 科研荣誉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标准制定 主持编制多项国家/行业标准 推动健康建筑评价体系建立 国际影响 担任3本国际权威期刊编委 研究成果被WHO室内空气质量指南引用

  • Prof. Cheng Sun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学科领军学者 学术职务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筑类)主任 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 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 哈工大青年科学家工作室负责人 人才荣誉 国家级 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省部级 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中国青年建筑师奖 研究领域 建筑学前沿交叉研究: 核心方向 公共建筑设计创作与理论 寒地建筑与人居环境技术 特色方向 城市防灾与建筑安全工程 数字化建筑设计方法 平台建设 主持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领衔黑龙江省建筑教育研究团队 组建哈工大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 学术特色 融合地域性与数字化双维度: 寒地建筑技术体系创新 BIM与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公共建筑安全性能化设计

  • Prof. Guohui Feng · 沈阳建筑大学

    建筑碳中和领域专家 行政职务 沈阳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辽宁省建筑碳中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辽宁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学术任职 国家级 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建筑学科评审组成员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 学会职务 中国建筑学会零能耗建筑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健康建筑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分会理事 人才荣誉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辽宁省特聘教授 美国雪城大学高级访问教授 科研平台 辽宁省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控制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建筑碳中和关键技术: 建筑能源系统优化 室内环境精准控制 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 战略参与 参与科技部《2020-203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 主持制定行业技术标准5项

  • Prof. Qinglin Meng · 华南理工大学

    建筑节能领域权威专家 学术职务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二级教授 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学术荣誉 国际建筑性能模拟协会会士(IBPSA Fellow)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长 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 行业贡献 广东省建筑节能协会名誉会长 2017年中国工程院增选有效候选人(院士提名) 理论创新 开创亚热带建筑节能理论体系: 建立湿热气候区建筑热环境调控方法 研发建筑节能性能测试装备系统 主导编制31部技术标准(国家/行业/地方标准7部,标准设计图集24部) 工程实践 主持重大工程项目技术咨询: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粤港澳合作示范项目) 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海峡两岸交流项目) 香港75600展览中心(国际会展标杆) 中新广州知识城(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 技术突破 解决21世纪我国建筑节能四大技术需求: 湿热地区节能设计方法 特殊施工工艺体系 专用测试设备研发 工程技术标准制定

  • Prof. Yuguo Li · 香港大学

    建筑环境工程讲席教授 学术职务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建筑环境工程讲席教授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荣誉教授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世界卫生组织(WHO)COVID-19环境与工程控制专家咨询组成员 学术荣誉 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会士(ASHRAE Fellow) 国际室内空气品质与气候学会会士(ISIAQ Fellow) 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士(HKIE Fellow) 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IMechE Fellow) 学术背景 博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1992) 硕士: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1988)、瑞典皇家理工学院(1990) 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1986) 研究领域 环境工程与公共健康交叉学科: 室内空气品质调控 城市通风与热环境治理 传染病工程控制技术 自然通风理论及应用 国际贡献 WHO技术规范制定: 2007年《传染病控制指南》通风章节首席作者 2009年《传染病病房自然通风指南》主导制定者 学术组织任职: 中国室内环境与健康协会室内空气品质与健康分会副主任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机械工程学会/暖通空调学会理事 工程实践 将理论研究转化为重大公共卫生应用: 开发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模型 参与设计香港多家医院通风系统 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风环境规划

会议投稿 Conference submission 06

投稿要求
1. 语言
英语为会议官方语言;论文应仅以英语撰写和发表。
 
2. 学术伦理
提交至会议的论文应报告原创的、未曾发表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实验性的还是理论性的,且不得在其他机构考虑发表。我们坚信,学术道德是任何学者最重要的美德。任何抄袭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学术不端行为,绝不姑息。如发现作者存在抄袭行为,将采取以下处罚措施:
1). 拒绝提交的论文或将其从最终出版物中删除。
2). 向作者的导师和所属机构报告作者的违规行为。
3). 向相应的学术伦理监督办公室和研究资助机构报告作者的违规行为。
4).保留公布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所属机构名称以及剽窃者不当行为详情等的权利。
 
格式和篇幅限制
请遵循模板的说明编辑论文。
模板下载:https://www.icees.org/submission.html
 
已录用的论文,每篇注册至少包含10页,包括表格、图表和参考文献,超出页面将收取额外费用。超过15页的论文将收取额外页面费用(80美元/页)。
 
提交方式
完整论文(演示及出版)
摘要(仅演示)
1. 请登录iConf.提交系统并上传您的论文,电子投稿系统:https://easychair.org/account2/signin?l=4669299794341404839
2. 您也可以将论文发送至icees@young.ac.cn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07

icees@young.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