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收录五年以上有检索的国际会议

平台仅发布5年以上有检索的会议
保障会议真实有效

会议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01

2026年第9届信息通信与信号处理国际会议(ICICSP 2026)将于2026年9月18-20日中国上海举行。会议旨在为信息通信与信号处理领域的学者、行业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分享研究成果、探讨技术前沿与产业化发展方向。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联合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承办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协办单位: 浙江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深圳大学, 上海市图像图形学学会

重要信息 Highlights02

会议出版

如前几届会议一样,经过严谨的审稿流程,所有被接收且成功注册的文章将出版到会议论文集。

 

组委会

Conference Advisory Committees
Simon X. Yang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
陈景东(IEEE Fellow, 杰青, 西北工业大学)
 
Conference General Chair
翟广涛 (IEEE Fellow, 杰青, 上海交通大学)

征稿主题 Call for Paper03

信号处理
生物医学工程
控制算法
嵌入式可重构可演化系统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信息论与编码
混合信号处理
多维信号处理
雷达信号与数据处理
软计算技术
语音与视频处理
高速处理VLSI架构
 
多媒体信号处理
流媒体应用
算法与实现
图像与视频处理
差错隐藏技术
多媒体服务管理
测试平台与实验
多媒体游戏
 
互联网技术
流量建模
通信协议
嵌入式互联网设备
新型增强服务
资源与信息管理
自适应服务质量保障
端到端服务质量
新兴技术
 
通信理论与技术
信道测量与建模
编码与调制技术
MIMO理论与实验
扩频与CDMA系统
OFDM技术
空时编码
分集技术
超宽带通信
天线与传播
 
组网技术
网格计算
移动计算
移动数据库
多媒体与VoIP服务技术
组网协议路由算法
网络安全
光网络
并行分布式架构算法
可靠性与容错
网络处理VLSI
无线自组织传感与蓝牙网络
 
固定网络
光网络与交换
可编程网络
测试平台与实验
新型增强服务
网络游戏
 
通信系统
天线传播与传输技术
航空电子
通信软件技术
信息论与编码
多媒体通信
光通信
射频与微波通信
鲁棒空间卫星通信
超宽带通信
无线通信与技术
 
无线网络
移动自组织网络
个域网络
异构网络融合
宽带无线接入
跨层设计
网状网络
协作网络
传感网络
家庭网络
测试平台与新应用
 
信息安全
安全原语与算法
无线及分布式网络安全
可编程网络安全
认证与授权
加密技术
数据完整性保障

主讲嘉宾 Keynote speaker 04

  • Prof. Xiaowen Chu ·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Prof. Xiaowen Chu 现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人工智能学域教授、代理主任,2023至2025年曾任数据科学与分析学域主任。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及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器学习系统与分布式系统。在国际会议获七项最佳论文奖,含CCF-A类会议EuroSys 2025、INFOCOM 2021及ICDCS 2025杰出论文奖,多次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现任/曾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loud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EEE Transactions on Big Data》《IEEE Network》《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等SCI期刊副编辑/客座编辑。担任IEEE MetaCom 2025、IEEE/ACM IWQoS 2024、BigCom 2023、IEEE GreenCom 2022、IEEE HPCC 2021、IEEE DSS 2020、EAI QShine 2019等技术程序共同主席或大会共同主席。因在通信高效分布式机器学习算法领域的贡献,当选2025年度IEEE会士。

  • Prof. Yong Zeng · 东南大学

    Prof. Yong Zeng 为IEEE会士、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兼紫金山实验室教授,入选国家级青年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获2024全球6G会议"6G新星"青年学者称号。2019-2024年连续六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1-2024年连续四年入选AI2000物联网领域最具影响力学者及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影响力"榜单。 获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发现计划早期职业研究员奖、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杰出青年研究者奖,八次荣获国际国内最佳论文奖,包括IEEE马可尼奖(2020年及2024年)、海因里希·赫兹奖(2017年及2020年)等。提出信道知识图谱(CKM)概念及时延多普勒对齐调制(DDAM)新传输方法,研究成果被引逾31,000次。 现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等SCI期刊编委,兼任《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agazine》《中国通信》《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等期刊特约主编。因"对无人机通信与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贡献"当选IEEE会士。

  • Prof. Guan Gui · 南京邮电大学

    Prof. Guan Gui 于2012年获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09至2014年任日本东北大学研究助理及博士后研究员,2014至2015年任日本秋田县立大学助理教授,2015年起任南京邮电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感知与识别、智能信号处理及物理层安全。 发表IEEE期刊与会议论文200余篇,获ICC 2017、ICC 2014、VTC 2014-Spring等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因在智能信号分析与无线资源优化领域的贡献,当选IEEE、IET及AAIA会士。2021年获IEEE通信学会海因里希·赫兹奖,2021至2024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现任IEEE车辆技术学会(VTS)及IEEE通信学会(ComSoc)杰出讲师,兼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and Security》《IEEE Internet of Things Journal》《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等期刊编委,并任《KSII 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主编。曾担任IEEE ICCT 2023执行主席、VTC 2021-Fall执行主席及WCNC 2021副主席等国际会议职务。

  • Prof. Zai Yang · 西安交通大学

    Prof. Zai Yang 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2007年与2009年分获中山大学数学学士及应用数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聚焦信号处理与无线通信的数学基础,解决了Carathéodory-Fejér定理高维推广、奇异半正定矩阵Hadamard积正定性判定等长期公开问题。 在IEEE T-IT、IEEE T-SP、ACHA、SIMAX等顶级期刊会议发表论文70余篇,据Google Scholar统计被引超4400次。2017年在EUSIPCO作主导教程报告,现任《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副编辑(2023年起)、《Signal Processing》(Elsevier)责任编辑(2017年起)、IEEE信号处理学会传感器阵列与多通道技术委员会(SAM TC)委员(2023-2025),2019年起任IEEE高级会员。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会议投稿 Conference submission 06

会议组委会诚挚邀请您参加ICICSP或ICICSP专题研讨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分享宝贵经验。本次会议将由国际智能电网发展领域的专家带来精彩的主题演讲和专题研讨会。
 
提交的论文至少5页,包括表格、图表和参考文献(超过5页,每增加一页需额外支付70美元或450元人民币)。论文需使用英文撰写,并使用会议模板或LaTeX模板。
请通过以下链接提交论文:http://www.easychair.org/conferences/?conf=icicsp2026
 
注:如果您没有Eashychair账户,请先创建一个账户。然后,使用创建的账户登录。最后,点击“提交”按钮。
 
如需向 ICICSP 特别会议提交稿件,请访问:http://www.icsp.org/session.html
 
格式模板:https://www.icsp.org/submission.html
 
提交的稿件将由技术委员会遴选的至少两位专家进行评审,这些专家需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评审结果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作者,通知日期临近。
 
欢迎作者提交完整的论文(论文不得已提交、发表或正在其他期刊审稿),论文格式为 PDF。
 
请参阅会议政策:
提交论文至 ICICSP 即表示作者同意评审流程,并理解提交的稿件将经过同行评审。稿件将由会议技术主席遴选的至少两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审,他们将审阅稿件并为作者提供意见。
 
如果审稿人推荐提交的稿件被会议论文集接收,作者需要提交根据审稿人反馈意见修改后的最终版本(“可直接印刷版”)。最终版本将由审稿人或会议技术主席进行审核,以确保所有重要意见均已得到解决,建议的修改也已落实。此外,最终版本在篇幅和内容上应与提交的稿件基本一致,但可根据审稿人的建议进行增删或修改。缩短或以其他方式更改最终版本,使其与审稿人批准的版本有所不同,均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ICICSP 将尽一切努力对提交的稿件进行严格、公正的评审,确保只接受高质量的稿件,并使参会者获得最大的收益。
 
学术不端行为
ICICSP 对剽窃行为零容忍。提交的稿件应仅包含作者原创作品,并对其他作者的作品进行充分、恰当且符合学术规范的引用。作者有责任清晰地阐明其自身的贡献以及其作品所依据的已发表成果/技术的贡献。审稿人将确保稿件符合这些标准。
 
如果在审稿过程中或之后发现稿件存在抄袭或学术不端行为,将采取以下措施:
 
1. 稿件将被拒收并从会议论文集中移除。
2. 通讯作者可能会被举报至其所属机构或科研资助机构。
3. 会议保留在会议网页上公布通讯作者姓名、单位、论文标题以及学术不端行为详情的权利。
 
重复投稿
作者向 ICICSP 提交稿件即表示其确认该稿件此前未以实质相同的形式在任何同行评审的公开期刊、会议、研讨会或其他同行评审的存档论坛上发表或被接受发表。此外,在审稿期间,作者未曾将内容实质相同的论文提交给其他同行评审的公开会议或研讨会。作者同时声明,其未向 ICICSP 提交过实质相同的稿件。一般而言,ICICSP 稿件中来自先前发表作品(包括作者之前的作品)的内容不得超过 20%。违反上述规定将导致稿件被拒。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07

icicsp@vip.163.com